网以载道——卢卫秘书长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“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”并作演讲
网以载道——卢卫秘书长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“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”并作演讲
12月17日下午,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“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”之“中国文化网络传播”议题在乌镇举行。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出席论坛并作题为《网以载道——对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及互联网治理的思考》的演讲。
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:
各位来宾,大家下午好!很高兴参加这次论坛,作为从业互联网的人士,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互联网经营和管理工作,就网络文化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。
一、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三个支点
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有生命力。在互联网出现以前,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文化传播媒介有:金石、丝帛、竹简、图书、报纸、广播、电视等。从传播方式看,口耳相传、面传心授的人际传播是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,而商贸交流则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自互联网出现以后,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,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划时代的变革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所言: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、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。
(一)主体问题:谁来传播?主要包括政府、企业、网民几个主体。以人民网、新华网为代表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、以地方党报为依托的地方新闻网站、以新浪、搜狐、网易、腾讯、百度等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不遗余力。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、华为、中兴等一些中国企业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,大力传播中国文化。阿里海淘、腾讯微信、360安全软件、UC浏览器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等在拓展海外市场时,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中国优秀文化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,到目前,网络用户已经达到6.7亿。普通网民的参与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动力,也是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主体,普通网民在网络上传的一个帖子、发送的一张照片、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个微视频都会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。
(二)主题问题:传播什么?文化本身外延及其广泛,有宗教、文学、艺术、饮食、建筑等不同领域,面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,网络传播的重点在哪里?我觉得应该把握两个原则:一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并重,既要传播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,也要关注与时俱进的当代文化,特别是在对外传播方面,我们既要让国外受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,更要对外展示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,把一个立体的文化中国展现于世人。二是创新话语体系,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核,展现中国精神。具体来说,就是在网络文化传播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;在对外传播中,强调以“和平、发展、公平、正义、民主、自由”为内容的人类共同价值。
(三)动力问题:传播何以恒久?广大网民或者说用户进行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动力在哪里?我觉得,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,对中国文化的深沉热爱。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“根”和“魂”,通过学校教育、理论研究、历史研究、影视及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,让广大网民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、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,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、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,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,从而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,提升传播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。
二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互联网治理的借鉴意义
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,不但影响着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、协调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方式,也为现代国家治理包括互联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。
(一)“以人为本”是互联网治理的价值追求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价值。孔子说:“天地之性人为贵”;老子说:“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,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”;《易传》以天地人并立为“三才”,且以人为中位。可以说,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合上,是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宗旨,而这也正是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重要价值追求。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来,发展迅速,惠及百姓民生,在传播优秀文化、推动教育普及、表达意愿诉求等诸多方面功不可没,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,从用户体验出发,提供了许多便捷的产品和服务。有关部门在互联网治理过程中开展的多项专项活动,也是本着“以人为本”,保护用户权益、为用户提供清朗网络环境的目的。
(二)“以和为贵”是互联网治理的内在要求。孔子说:“君子和而不同”(《论语•子路》);有子说:“礼之用,和为贵,先王之道,斯为美”(《论语•学而》);孟子说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(《孟子•公孙丑下》)。儒家所谓“和”,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,而是主张存异求和,在多样性的矛盾差异中实现统一,在和谐有序的关系中开展竞争。互联网的治理也是如此。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网络,互联网的治理离不开全球各国的努力,摒除冷战思维,尊重网络主权,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和互联网管理政策,是全球互联互通、共享共治,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前提。同时,我们所建设的互联网是和平、安全、开放、合作的互联网。我们一贯坚决反对网络违法犯罪,反对网络恐怖主义,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。
(三)“见利思义”是互联网治理的道德坐标。中国儒家义利观要求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必须以道义、道德为指导,做到“见利思义”、“义然后取”,反对“见利忘义”、“为富不仁”,更反对“唯利是图”。儒家的义利观还内在地包含着重视精神生活、崇尚道德价值的趋向。这对提升社会道德水平,构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,有着积极的意义。具体到互联网治理,要求互联网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,坚守商业伦理,全面履行好对政府、用户、股东、员工等利益相关方以及行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。今年11月24日,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了第二届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,20余家互联网企业共同签署《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宣言》,从10个方面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全社会做出郑重承诺。
(四)“生生之道”是互联网治理的思维参照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。《周易•系辞》里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、“生生之谓易”,意思是说天地的盛德在于常生万物,这种生成万物的过程生生不绝、恒久不息。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是从未有到已有的过程,其间存在一个由微到著、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,如说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《道德经》里说:“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 按照《道德经》的核心要义,世间万物以道(即规律)为本,由道而生,依道而行,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,统筹兼顾,持续发展。就互联网发展而言,也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维。如互联网企业在发展思路上,要摒弃通过烧钱吸引用户的模式;如在构建良好发展环境方面,大型互联网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,打造一个融合、开放的产业生态;如在安全方面,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,特别是国家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;如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平衡发展方面,全球各国加强协作,共同为缩小“信息鸿沟”而努力等等。
我就谈这么多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