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卫秘书长出席2015中国互联网+政务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并作讲话
卢卫秘书长出席2015中国互联网+政务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并作讲话
6月6日,2015中国互联网+政务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,中国互联网协会卢卫秘书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。以下为讲话全文:
各位来宾:
大家好,很高兴参加“2015中国互联网+政务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”,和大家一起探讨互联网+智慧政务新模式,共商服务型政府建设新举措。
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,指出“要建设职能科学、结构优化、廉洁高效、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。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“转变政府职能,深化行政体制改革,创新行政管理方式,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,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”的决定。党中央、国务院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,反映了党对执政方式、执政水平的新认识新要求,也契合了人民群众的愿望。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,电子政务的日新月异,迫切需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”。李克强总理指出,“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,是要切实做好‘放管’结合”、“‘放’是放活,而不是放任;‘管’要管好,而不是管死”。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领域的改革创新与进一步发展,是实现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环节和有力手段。如何有效支撑政府职能转变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,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。
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”。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展望未来,泛在的互联网将成为和水、电一样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。自今年三月“两会”期间国家提出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以来,跨界融合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。当前,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正逐渐成为现实,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,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、产品及服务,从而催生出更多的新产品、新业务、新模式。历经二十余年发展,互联网已经与服务业紧密结合,“互联网+”已经在民生、医疗、教育、交通、金融等第三产业崭露头角,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、互联网交通、互联网医疗、互联网教育等消费领域新生态。同时,“互联网+”正在加速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:以制造强国为目标的智能制造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;“互联网+农业”充满潜力,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、农产品流通模式等全方面为农业带来全新的机遇。
可以说,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型的创作、生产、传播平台,成为承载人们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的数字空间。互联网+是一种信息能源,是一种能力,是思维的转换,是手段的升级,是信息的聚合,是技术的创新。互联网+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、数据化,只有在线才能形成“鲜活”的数据。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更加“智能”。
当然,我们对互联网的作用与价值要加深认识。哈佛经济学家泰勒•本恩指出,“从未来的角度讲,我对互联网非常乐观,但是就目前而言,我觉得人们夸大了它的力量。”“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,它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。”互联网创新更容易,让任何地方、任何人变得更具创造力。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,促进实体经济转型、增值、提效,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商业增长潜力。如泰勒所说,“在涉及经济体的大部分领域,医疗、教育、政府、零售业等,互联网对它们的改变还只是刚刚起步”。
当前,智慧政务正在成为政府治理发展的新形态。智慧政务的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升级发展的突破口,是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产物,也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干线。总体来说,智慧政务发展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。
第一,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日益广泛。
智慧政务不断丰富服务类别,公共便民业务持续完善。结合业务职能和用户需求,在不同程度上整合教育、医疗卫生、交通、就业、社保、住房、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政策、指南信息、业务表格、名单名录、业务查询、常见问题等资源,方便用户和企业使用。
第二,民生互动交流渠道不断完善。
很多政务网站已经建立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。九成以上的地方政府网站通过领导信箱、公众留言、在线咨询、在线投诉等渠道,接受公众和企业的咨询、投诉、意见和建议;七成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了网上调查、民意征集、意见征集等栏目,实现在线意见提交功能;将近三成的政府网站开通了直播面对面、在线访谈、直播间等实时交流平台,与公众进行深入交流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2014年地方政府网站的互动工作中,公开反馈各类信件、留言超过65万封;组织在线访谈6000余次,整理访谈实录1300万余字;百余万人次参与网上调查和民意征集活动,为政务工作出谋划策、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。
第三,网上办事大厅促进互联互通。
为了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导致的“信息孤岛”问题,将“联而不通”变成“互联互通”,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网上办事大厅,将此作为打造智慧政务的关键环节。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整合,将有关职能部门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,实现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。办事人可以在智能手机、电脑等多个终端办理业务,随时随地查看办事指南、进度流程、审批结果。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,同时为打造服务政府、法治政府、阳光政府奠定了基础。
第四,政务+新媒体拓展沟通边界。
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重视并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,强化宣传和互动效果。比如,通过政务微博、政务微信等,积极开展微访谈、微直播、微话题、微答疑,拓宽了政府互联网互动渠道,拉近了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;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访谈等多样化的解读方式,对相关政策的制定背景、依据、意图、实施路径等进行详细解读,便于社会公众理解。
同时,也必须注意到,我国智慧政务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。面对互联网+、大数据时代,虽有困难和挑战,也拥有更多的机遇。受各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化的影响,智慧政务发展参差不齐;内容更新及时性较差,数据在线少,不鲜活;内容分散、共享性差、检索不便等问题较为突出;相关的数字解决方案和应用并不成熟;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等。
数据是未来的“石油”,是未来的资源和宝贵资产。面对着信息化、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,充分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,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,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包括经济发展、社会管理、环境保护、文化建设、城市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服务能力,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,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。
未来,智慧政务的发展是“云服务、平台思维、开放透明、在线鲜活、共享协作”。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。
一是与简政放权相结合。
近日,国务院印发《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》,其中指出,“在推进监管方式创新、优化政府服务中,积极信息化手段,探索实行‘互联网+监管’的新模式”。因此,我们必须借助“互联网+”新模式的东风,全面落实简政放权。发展智慧政务,是实现简政放权的重要手段;把权力关进“数据笼子”。推进放权的实施,是创新智慧政务的航标。
二是与百姓需求相结合。
用户体验才是王道。互联网界流行这么一句话“用户骂你,是在帮助你,当用户什么都不说的时候,说明已经不再信任”。中国现在有6.5亿的网民用户,相当于中国人口的一半,可以说规模非常庞大。老百姓从舌尖、足尖到现在指尖,指尖上的生活已经很普遍。已全面应用智慧政务服务,必须坚持用户“需求导向”,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,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网民的服务需求,消除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“鸿沟”。
三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。
智慧政务的“智慧”,必须要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实现。极具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以及其他机构的各类公开数据、政府电子政务在日常办理业务生成的数据,都是智慧感知的数据源泉。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,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的过程动态,了解公众需求,做出智能的决策和服务。同时,建议政府搭建数据开放平台,促进大数据惠及更多民众,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。
四是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。
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与高度互联。随着“互联网+”的开展,电子政务的大量信息不断汇聚构成大数据,而块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,能够实现多维信息到价值共享的跨越,块数据社会、慢数据决策和流数据价值三位一体,未来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显著标志,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尤其显著。
智慧政务不能仅靠政府一家来做,要调动社会力量,特别是互联网、大数据等企业。腾讯、阿里、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正和政府、城市开展深度合作。如: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城市服务体系,其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政务相关,包含医疗、公安户政、出入境、缴费、教育等;阿里通过“预测价格指数”支撑政府的管理;百度的实时交通数据对缓解交通拥堵做出了贡献。
五是与网络安全相结合。
网络安全中,电子政务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建设网络强国,电子政务要率先强大起来。近年来,政府网站被攻击、内容被篡改、数据和用户信息遭泄露等问题日益突出。因此,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时时刻刻处处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。
很高兴参加本次研讨会,我们在思想上碰出了很多火花,期待后续形成更多的成果。谢谢!